• 网站首页
  •   >   高教研究
  •   >   高教动态
  •   >   正文
  • 高教研究

    赋能共同富裕的产教融合:逻辑理路与现实选择(摘录)

    时间:2023-02-27  作者:王中教等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的内涵具有时代性、全民性、过程性、实践性、全面性,具体而言:从时代发展来看, 共同富裕是经过全党全国人民持续奋斗,经济社会的发展先后实现了绝对贫困的消除、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既有坚实的时代发展基础,又有鲜明的时代发展导向。从共同富裕的主体来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奋斗历程,是全体人民享有平等发展权的机会平等,是全体人民可以共享的普惠性发展成果。从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来看,共同富裕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扎实推进的,是有时间表和路线图的,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收入分配问题还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过程的协调,共同富裕所强调的公平不仅仅是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更注重过程公平。从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来看,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的合理、有序推进,要在财富创造、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等环节探索具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从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结构要素来看,共同富裕是要覆盖全面的社会领域、全面的人口群体、全面的区域范围,共同富裕是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社会体系、文化体系、 生态体系 “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二、产教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联

    (一)共同富裕与产教融合国家战略的同位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则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而后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共同富裕”与“产教融合”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既说明二者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中 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又说明二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同构性与同位性。

    (二)产教融合与共同富裕逻辑理路的同源性

    1.就内容构成而言,产教融合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一致性。产教融合是由“产”与“教”以及二者的“融合”构成的社会形态。就本质属性而言, 经济属性是“产”的本质属性,是物质文明的范畴; 知识属性是“教”的本质属性是精神文明的范畴;“融合”则是“产”与“教”两大社会系统在基于生态理念的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范畴。从实现内容而言,共同富裕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内容。

    2.从逻辑层面而言,共同富裕与产教融合具逻辑关联性。共同富裕的实现包含四个方面的实践环节和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实践环节包括 财富创造、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内在逻辑的第一个层面是“做大蛋糕”,第二个层面是 “分好蛋糕”,第三个层面是“共享蛋糕”。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看,财富创造属于“做大蛋 糕”的范畴,初次分配既有“做大蛋糕”的范畴,亦有“分好蛋糕”的范畴;二次分配属于“分好蛋糕”的范畴,三次分配则属于“分享蛋糕”的范畴。

    3.从运行机理而言,共同富裕与产教融合具有路径的耦合性。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财富创造、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而产教融合强调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有机链接融合的机制,具体包括价值导向的收益强链,产教融合专业化服务的延链,政府赋能的政策补链,形成集聚化的生态固链。

    三、产教融合推进财富创造的价值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揭示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人类社会进行社会劳动生产的必备条件,因此要实现财富创造的持续增加、持续增长,既需要全社会生产资料的全面流动和优化配置合,也需要加强劳动者激励、保护等各项制度 的完善和勤劳创新精神的提升。《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开篇明义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财富创造的主要途径。

    (一)生产要素层面的赋能

    眼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形成的所有制形式与结构,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共同参与,而现实的境遇则是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学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等环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产教融合政策的提出就是要促进生产要素在相关领域的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的流动与融合。

    (二)劳动者层面的赋能

    通过产教融合推动劳动者保障制度完善、劳动者技能提升和劳动者创新精神提升实现财富创造增长。从政治经济学而言,劳动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生产者,满足人民生产需要的是财富,人类社会生产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也就必 须以生产财富为目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产业制度、劳动制度、财政制度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四、产教融合推进共同富裕分配体系的效率性、公平性和共享性

    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既要在“做大蛋糕”上做文章,更要在“分好蛋糕”上做文章。“分好蛋糕”所涉及的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收入分配离不开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处理。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效率的提高除了靠市场配置资源以外,另外一个重要推动就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一)产教融合提升初次分配的效率性

    1.通过产教融合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和经济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份额提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转变,二是企业实际社会保险率改善。

    2.通过产教融合政策协调劳动回报和资本回报的关系。受传统要素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不完善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资本要素回报率和国际惯例相比明显过高。要解决这一现 实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劳动回报和资本回报的占比。

    3.通过产教融合政策的推动充分激发多样化生产要素供给积极性。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政策实践不断推动而逐步丰富、完善的。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逐步解决“按劳分配”无法调动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供给积极性的不足,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逐步进入分配机制,按要素分配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产教融合赋能二次分配的公平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指的二次分配机制是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初次分配机制基础上,针对国民收入体系中各收入主体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衡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由政府为主导,通过税收、公共服务投入、社会救助、转移支付以及强制性制裁等措施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也称为社会转移分配或者再分配机制。

    1.通过产教融合税收优惠吸引企业参与协同育人。在当前我国国民二次分配机制中存在着诸如“增加值税远大于企业所得税”“政府税收税源 下沉化”等扭曲性问题,暴露了征税制度设计的弊端,不利于实体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可持续提升,不利于共同富裕的推进。通过税收优惠措施吸引大量的优质企业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产学研协同育人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主动性,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提高。

    2.通过产教融合推进公共产品投入均衡化。公共产品投入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财政支出、民生投入等方式为维系社会基本公平而提供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服务供给。基于公共产品投入的分配机制具体包括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财政的转移支付体系、行政审批制度、社会治理和危机管理、生态治理与保护等。

    (三)产教融合增强三次分配的共享性

    第三次分配,是寻求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探索共同富裕历程上的重要理论概念、实践范畴。20世纪90年代,厉以宁首度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市场主导的按照效率进行的第一次分配、政府主导的按照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第二次分配、道德力量作用下的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和捐献等非强制方式主导的第三次分配。

    1.通过产教融合激发第三次分配的内生动力。第三次分配的主体是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企业家、高收入群体、社会团体和普通民众,当前第三次分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主体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动机主要基于内生的道德的力量、慈善导向的驱动,但并非所有的主体都是基于内生驱动,也并非所有的主体都是基于单一的道德的力量,往往夹杂着利益导向的功利主义、理性导向的工具主义,虽然一些主体拥有复杂的、多样的动机,但其确实推动了第三次分配的施行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2.通过产教融合探索第三次分配的激励机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境遇下,慈善的重要主体 或者说主要参与者是企业与个人,激励机制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是通过系列的制度化设计、政策性优化、法律性规约,激发、促进企业和个人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动力和积极性。

    3.通过产教融合探索第三次分配的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实践探索, 第三次分配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摸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二者都需要从制度建设、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思想观念等上层建筑层面进行改革,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探索第三次分配的模式创新,有助于深入认识并合理践行共同富裕理念下的第三次分配机制。

    无论是产教融合,还是三次分配,抑或是共同富裕都强调共享发展、融合发展。要通过产教融合探索产业融合发展、乡村融合发展、区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实现三次分配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要通过产教融合探索共有产权与私有产权耦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耦合、公平和效率耦合的新模式,以实现三次分配的社会整合功能。要通过产教融合在全国范围的推行探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发展一盘棋布局、全国一体化政策制度体系构建的新实践,在全域发展的逻辑下实现人人共享发展。

    作者:王中教等

    来源:本文摘录于《江苏高教》2023年第1期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发展规划处 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邮编:437100  E-mail:fgchbu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