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   高教研究
  •   >   高教动态
  •   >   正文
  • 高教研究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 (摘录)

    时间:2022-12-0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为区域经济提供智力服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难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当代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和使命,也是在地方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更是高校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必备条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普通地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也有助于推动自身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构建

    (一)激发高校服务区域的积极性

    地方高校应充分树立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理念、 全面增强服务意识,尤其是科研工作必须要面向社会发展,使专业人才培养、运用研究以及成果转换实现同步发展,转变以往保守的教学思想,了解区域经济建设现状和社会具体

    要求,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地方高校还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发挥自身的科技创新能效,优化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的方式,转变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形式。如与企业协同建设实践训练基地,促进资源互补,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区域发展所需的优质人才。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上应充分发挥科研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以高新技术实现传统产业 转型和升级,以此为社会经济长足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地方高校科学研究人员,也应及时转变服务社会的思想,强化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利用完善的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参与技术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不断发展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养。

    (二)制定理论实践相融的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优秀人才与先进技术,为了进一步推动地方与企业协作,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应全力打造教育服务型高等院校,重新树立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观念,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产业结构,加强对企业的调查研究,从结构、质量以及层次等多个方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制度,努力建设学科体系。地方高校应致力于校内专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及其课程,充分体现其特色,按照区域经济产业以及能源发展要求提高专业结构优化效率,定位区域核心产业的个性化需求,设置具有就业前景的专业,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保障服务。此外,想要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市场的新需要,可与企业内部技术员工共同制定育人方案,自主创编实用性强的教材,开办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产生活有机结合,高度重视实践训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模拟实训与实践生产来增强实践生产操作力,提取出特色鲜明、极具发展潜能的专业群体。地方高校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向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培养高新技术管理人才,对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

    (三)根据现实需求明确专业方向

    地方高校在建设特色化专业的过程中要突出地方优势,时刻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具体可从专业建设及优化上入手。

    首先,地方高校应对专业建设定期进行综合评估。结合不同专业建设评估结果,有目的性地对教学实施、教师招聘、人才培养及招生等制定相应的政策与策略,同时要对教学内容、考评方式、专业进行调整和改善。地方高校往往在学科专业 设定上缺少自主权,对此,在强化学科建设和优化专业结构时,应基于区域经济建设对传统专业的具体需求,结合自身特色化专业,设置与其专业有关的各种专业课程内容。比如,可根据当地独有的民间工艺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引进地方 特色文化与民俗艺术。

    其次,努力优化校内特色专业整体结构。地方高校应从为区域经济发展而服务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本省市现阶段市场金融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整体战略组 织,按照市场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通过整合、优化与提高深度融合的方式,来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实现其转型升级。

    最后,地方高校可推行开门办学。积极邀请当地知名企业家以及业内专业人士为专业发展和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在与企业协作中为广大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全力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地方高校发展要始终围绕区域经济、文化资源以及产业结构来确立专业发展方向,明确服务发展的具体目标。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和区域政府部门、企业之间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校需要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并要努力为师资团队提供进修与学习机会,将师资团队建设成具备创新精神、善于教学、业务能力和素养较强的优质团队。对于地方高校建设的核心专业应主要打造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出色的“双师型”团队,与企业共同架构科研技术台,合作开展大型攻关项目。广大教师要着重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现实问题,构建以政府引导、以合作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指导方向的校企协作体系,并且还要加强对广大学生的双创引导,支持他们踊跃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产品研究和技术创新等工作。

    (五)积极完善校企长期合作体制

    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关键竞争力就是能够及时掌握社会与企业实际需求,坚持校企协作与产教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实现与企业的完美对接。进一步强化高校和企业多样性的产学研协作,从探索企业发展要求入手,全面分析区域经济建设的相关信息。校企协作应实现从科技成果转换变成技术创新力转换,地方高校要主动加入到企业实施的技术项目开发中,并要努力拓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路径和领域,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转变,时刻围绕企业需求而转变,探寻企业在技术运用上的横向科学研究项目,帮助企业切实有效地解决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


    作者:丁成

    来源:本文摘录于《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年12月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发展规划处 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邮编:437100  E-mail:fgchbust@163.com